“2025教師節,我們這樣過”
今年9月10日,第41個教師節,一個充滿希望與感恩的日子。
鄭場中小學校師生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一場彰顯榮光和愛心的獎學助學活動舉行。
一批愛心人士為鄭場教育發展促進會捐款,促進會為48名優秀師生和17名困難師生發放獎學金和助學金。
活動簡樸而熱烈。鄭場秉承尊師重教傳統,以送關愛的方式,度過這個屬于教師的節日。
聚光燈下的掌聲
一句誓言,一生守候
鄭場教育發展促進會于2012年成立,由一批鄭場籍熱心人士、鄉賢發起,致力于資助家鄉教育發展,14年來,吸引數十名愛心人士參加。促進會每年舉行捐資助學活動,獎勵優秀師生、捐助困難師生,累計發放愛心款46.8萬元,資助物資10余萬元,獎勵資助師生600余人次。
獎學助學活動現場,當地主要領導致辭,企業家、愛心人士代表為優秀師生、困難師生代表發放愛心款,勉勵教師以愛為帆,以智為槳,不辱使命,不負囑托,耕耘不輟,當好學子引路人;希望同學們以夢為馬,以知為基,不負師恩,不負韶華,不惰其體,當全能新時代好少年。
教師節找到好教師為“師”,是青年教師最好的“節日禮物”。
9月9日,仙桃中學舉行“青藍工程”結對儀式,11名資深教師與24名新入職教師結成師徒,以老教師傳、幫、帶,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讓更多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干力量。“青藍工程”連續舉辦多年,寄托著學校和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殷切期待。
結對儀式前,仙桃中學制定了詳盡的“青藍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了明確的實施目標、方法、指導教師(藍方)及新教師(青方)職責。方案要求,指導教師通過聽課、評課、指導等途徑,關心結對教師的師德、學習、工作等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教學研究、上好常態課和公開課,幫助他們盡快成為師德好、教學能力強、有改革和創新意識的優秀青年教師。這是學校送給年輕教師最好的“節日禮物”。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仙桃二中小學部表揚24名優秀教師、6名優秀管理干部、13名優秀班主任、3名優秀備課組長、13名優秀共產黨員,表揚他們以愛為舟、以勤為槳,在平凡的崗位上創下不平凡的成績。
教師節,聚光燈下的誓詞鏗鏘豪邁,掌聲熱烈而持久。
“我志愿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職責……”9月6日,彭場鎮學區舉行“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主題教師節活動,師生共慶第41個教師節。
響亮誓言在大禮堂回蕩,每一字飽含對教育的赤誠,每一句承載著對學生的關愛。來自彭場中學、彭場實小、二小、三小、何場小學等學校的優秀教師受到大會表揚。他們中有扎根一線數十載、用愛與責任守護學生成長的資深教師,也有銳意進取、以創新教學點亮課堂的青年骨干。
彭場鎮學區今年還創新舉辦了以“學規定、正師風、踐行動”為主題的教師論壇。多位教師聚焦師德師風建設,結合工作實踐,分享了踐行教育家精神的行動和體會,為推動基層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與力量。
燭光溫暖,火光熾熱,星光璀璨。9月9日晚,沔陽小學舉行慶祝第41個教師節暨首屆師德先進頒獎典禮,3個校區265名教師聚集一堂,共慶自己的節日。
燭光、火光、星光,交織成新時代人民教師的絢爛光譜,詮釋著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13名“燭光”教師、12名“火光”教師、13名“星光”教師,先后上臺,接受師生、家長代表的祝賀和禮贊。
頒獎典禮給“燭光”教師的頒獎詞是:如燭光般溫暖,在平凡的講臺上,用耐心點亮學生的求知眼眸;在深夜的辦公桌前,用堅守批改每一份作業,默默燃燒著自己,讓每一個孩子在溫暖中成長。
給“火光”教師頒獎詞是:似火光般熾熱,懷揣著對教育的滿腔熱忱,創新教學方法,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面對挑戰,勇往直前,用行動力為學生樹立榜樣,讓教育充滿力量與溫度。
給“星光”教師頒獎詞是:像星光般璀璨,在教育領域不斷探索,用專業素養引領學生成長;他們是教育路上的領航者,以卓越的成績照亮校園,成為師生心中的榜樣。
4名“崗位標兵”、4名“崗位示范”、4名“崗位模范”教師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榮譽。
教師之家的“儀式”
送給“教師媽媽”的鮮花
“10年前,當了一輩子數學教師的父親退休,把用了30年的圓規送給子承父業、當語文教師的女兒——畫圓要找準圓心,教書要找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仙桃三中朝陽校區初一年級語文教研組組長、701班語文老師周雯,現在講到這些仍激動不已。她有個教師之家:父親先后在漢江中學、仙桃四中教數學;丈夫在三中風和日麗校區任教。
周雯時常翻開自己上中學時的作文本,紅筆批注的痕跡依然清晰。“你看,”父親笑著說,“文字和數字一樣,都在尋找一種精確的表達。”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今天,當周雯講解文言文“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時,總會帶上這支圓規,展示給孩子們看。數學的嚴謹與語文的浪漫,父與女的使命,在這一刻完美融合、交接。
周雯動情地說,粉筆灰浸染過父親的雙鬢,如今也落在我的肩頭。那支他傳給我的粉筆,一端列出函數的深刻,另一端寫著語文的溫存——原來教育最美的方程,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退休后的父親是個“精致的老人”:衣服較隨意,但對帽子、鞋子有講究。每年教師節,一家人在外面吃個飯,一場最樸素的“儀式”,周雯會給父親買一頂他喜歡的帽子、添一雙舒適的鞋子。今年教師節的家庭聚會改在中午進行,“因為晚上我有自習課,8:30后才能回家。”她說。
“崇拜教師父母,從小想當一名教師,高考填志愿時差不多沒有猶豫,直接報了師范大學。”張蕾笑說,選擇當老師,“完全是受了父母影響。”
張蕾家“一屋子語文老師”:父母都是語文教師退休,自己教了26年語文。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剛上班時,學校要聽一堂她的公開課。那堂課講說明文,又是初上講臺,她心里完全沒底。問父親,父親要她先琢磨,打草稿,理清一堂課的思路,再試著復述、講解。磨了一周,父親給予指導、糾正……最終完美呈現,老師們對這堂課的評價是,“表演”不錯,“劇本”到位。
這件事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她意識到,講好課,做足功課多么重要。她也理解了父親,為什么剛開始不給她指一條“捷徑”,而要她自己摸索,四處碰壁,“自己下了功夫,功課做深做透了,修煉才是自己的。”
“教師節對我們家說,就是平常的一天”,張蕾說,給父母發紅包吧,他們肯定不會收;買衣服吧,很難合他們的意。媽媽喜歡花,今年教師節,就送一束花給爸媽老師。
彭本國是仙桃三中朝陽校區初一年級數學教研組組長、715班數學老師、班主任,也是一對“夫妻檔”數學教師、仙桃名師、40年教齡。他愛人也在本校教數學。他的體會是,做教師,最重要的是尊德,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何能正人?其次是重法,引導學生注重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懂得知識,增長見識。再就是關注,學會引導、“放手”,與學生交朋友,相信學生“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
“教師節就是個普通的周三,我們都有課,還有午自習,節日的浪漫就是‘讓班上的孩子們開心快樂’。”彭本國說。
關凱祥來自安徽亳州,剛入職仙桃三中朝陽校區。他也是雙教師家庭,妻子是宜昌人,在三伏潭鎮任教。他教7個班的地理,每周14節課,工作壓力不言而喻。今年的教師節,他沒有特別的安排,“與平時一樣,在工作和學習中度過。”關凱祥說,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才是最重要的。
“近些年我們就沒有過這個節。”英語教師杜嫚教齡20年,先后在5所學校當過老師,丈夫是仙桃小學的語文老師。“下午3節課,加上晚自習,家里還有兩個孩子。過節日就是個傳說。”杜嫚每周有9節英語課、6節地理課、3個早自習、2個午自習、每3周2個晚自習,“整天像個陀螺,根本停不下來”。
杜嫚最感動的是,那年到千秋學校支教一年,30多個孩子,差不多全是留守兒童。她每天查寢,跟孩子們互動、交流,結下深厚友誼。她離開千秋學校后,忽然有一天,有好幾個學生來她工作的學校看她。可是她當時不在學校,留下遺憾。后來打聽到,那幾個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學校,為感謝老師,專程拜訪。雖然沒有見面,她的心卻是暖暖的:孩子們升學愿望實現,就是老師最好的價值體現。
節日的忙碌與滿足
把最好的狀態給孩子們
“劉老師,節日快樂!”如果不是學生的問候和不停震動的手機信息提示,仙桃中學物理教師劉四勝根本沒意識到又一個教師節到了。
9月10日清晨6:00,淅淅瀝瀝一陣秋雨,吹來清爽怡人的風。6:25,他準時出現在高一(8)班門口,笑容滿面地迎接學生到來。清點人數,57人,一個不差。
兜里的手機不停震動。“四阿哥,節日快樂”“勝哥,天天開心”……滿滿的祝福,快要溢出屏幕。劉四勝讀著讀著,眼眶濕潤了。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因勢利導一生一策制定培養方案,讓他們最大限度實現能級躍升。”劉四勝從教25年,是市教科院高中物理兼職教研員,多年擔任仙桃中學提招班班主任。他注重實驗導入,課堂深入淺出,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在班主任工作中探索出獨特的班級管理制度、班級建設策略,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每屆高考成績優異,先后培養了多名清北學生和中科大少年班學生。2025級畢業班,全班61人全部考上211以上大學。多次獲評市教育局“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高考備考先進個人”;2024年獲評“楚天名師”。
“當教師的確辛苦,但幸福感也是其他職業無法比擬的。”在劉四勝看來,作為學生成長路上溫暖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教師職業帶來的不僅是體面和尊嚴,更多的是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師節,社會各界的激勵是教師們的溫暖記憶。
“堅守初心、潛心育人,把這份激勵化為工作的動力,篤行不怠,用優異的成績回報大家。”鄭場鎮優秀教師代表、中心學校工會主席施以濤表示。他扎根偏遠鄉村教書25年,先后在徐鴛小學、官廟小學、鄭場二中教書,當過絡繹小學校長,現在鄭場鎮中心小學教書。崗位、分工變動始終不改扎根農村、深耕教學的執著,服務鄉村教育、讓農村孩子讀好書的初心始終滾燙。
施以濤提出并踐行“讓鄉村孩子學好數學”“生活實例教數學”“紅色課堂講身邊故事”等教學方法,讓課堂豐富生動有趣,吸引人,成為農村學校教育的創新案例。
“感謝學校、感謝老師們給我這一份沉甸甸、暖洋洋的鼓勵和肯定。”獲得學校“星光教師”,沔陽小學黃金大道校區語文教師高艷霞滿臉幸福:教育,從來都是一場幸福的修行。我將以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孩子們,為他們增添一抹溫暖的色彩。
“榮譽不只屬于我個人,更屬于同行路上的每一個撥弦人、追夢人。”這是剛獲得“火光教師”榮譽、沔陽小學前通路校區教科室主任、數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劉輔美老師的體會。她說,手捧這個金燦燦的獎杯,讓我更加堅定,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路上,將與勤奮、努力、踏實、團結的沔小伙伴共舉這束溫暖的火光,讓這束光越來越熾熱,越來越耀眼。
秋風拂過窗欞,特校教師程詩瑤輕輕撫摸著軒軒的頭,耐心引導他說出“謝謝”。這是9月10日,程詩瑤在特殊教育學校陪孩子們度過的第7個教師節。這名來自襄陽的姑娘,將青春與愛心扎根在這片特殊的田地。“被孩子們需要”的幸福感,是她前行的力量。
初接一年級時,這群特殊孩子讓她徹夜難眠:智力發展的差異、脫離家人的膽怯,尤其是3名孤獨癥學生無法言說的焦慮,常化作哭鬧與自殘。從此,她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寫著“軒軒愛藍色”“小嚴喜積木”“晨間易煩躁”……課堂間隙,她總蹲在孩子身邊,用溫柔消解隔閡。
看著曾經沉默的孩子慢慢開口,曾經焦躁的身影漸漸平和,程詩瑤愈發堅信:“這些孩子是慢開花的種子,作為園丁,要耐心等一場春暖花開。”她用日復一日的溫柔與執著,為特殊孩子撐起一片愛的天空。2025年教師節,她眼中的星光,是教育最動人的模樣。
帶著憧憬,很多新入職教師興奮地度過自己的首個教師節。
蔣麗雯是仙桃中學2025級高一新教師、武大碩士研究生。“迎來第一個教師節,心中倍感激動與感恩。”她說,當初選擇教師職業,初心很單純:渴望發揮自己的能量,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去照亮更多孩子們前行的路。真正站上講臺,這份初心有了真實的體溫:看到學生求知的眼神,聽到大家的回答,這種被信任,被需要的幸福感讓我充滿了力量。學校實施的老帶新“青藍工程”為專業成長提供了堅實后盾,讓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堅定。
因為喜歡旅游和地理,喜歡上了教師這份職業,并從湖南平江考到仙桃。仙桃三中朝陽校區地理老師朱丹說,自己是從山村走出來的,深深地懂得讀書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很幸運來到仙桃三中朝陽校區這所最美的學校教書育人,圓自己的教師夢。目前最重要的是盡快適應教師這個角色,把課備好,把孩子們教好,融入這所學校,融入這座城市。“熱愛才會享受,相信教師這個職業我會熱愛并享受一輩子。” 朱丹對未來滿懷憧憬。(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曉旦)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