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的仙桃答卷——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綜述
藍天白云飄逸,田野遍地金黃,鄉村美景如畫,城鎮干凈整潔……
初秋時節,漫步仙桃城鄉大地,水清岸綠,移步換景,處處公園。
“海一般的藍、玉一樣的綠”成為仙桃最美的“原色”與“底色”。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成為市民的切身感受。
近年來,仙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扛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扎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底色和高質量發展成色持續提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護碧水藍天、增進民生福祉。仙桃交出一份靚眼答卷。
鉚定綠色發展方向
以環保“高門檻”擋住20多個污染項目
“再大、再有效益的項目,如果生態環境部門出具了否決意見,我們肯定不會要。”前不久,在市生態環境局的一次項目審查會上,一個投資數億元的項目被亮“紅牌”。
在項目前期考察階段,市生態環境局就組織專班,跟蹤考察,進行環保“預審”,專家論證,內部通不過,將這個項目攔在了門外。
如今,仙桃所有的招商引資項目環保關口全部前置,出去招商考察,會帶上生態環境方面的專家。涉及項目落地,首先征求生態環境部門的意見。
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嚴格規劃引領和產業帶動,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作為項目引進的先決條件。近幾年,全市共否決、勸阻選址不合理、污染嚴重的項目20多個、投資約60億元。
市委九屆九次全會提出,以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為統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發展產業向綠的生態經濟,建設滿眼皆綠的生態城市,建設江漢平原綠色崛起示范區。
導向鮮明樹旗幟,實干篤定勇前行。堅持綠色低碳,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市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中有3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577億元,完成投資202億元。截至目前,在建項目中,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共有重大項目7個,總投資77.16億元;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共有重大項目4個,總投資125.55億元,完成投資26.3億元。
大力推進結構減排,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審核,堅決不要帶污的GDP。加強擬建“兩高”項目產業、用地準入和能評、環評審查,嚴禁審批產能過剩行業項目。嚴格“兩高”項目節能審查,從源頭把關嚴控“兩高”項目。截至目前,我市無產能過剩行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新增產能項目。
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
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無商量
車間內,嶄新的機器設備正有條不紊運行;新建的研發中心實驗室內,工程師正對產品做檢驗……搬遷后的信達化工,修建新廠房,購置新設備,啟用新生產線,轉變發展理念,訂單不斷增多,銷售額不斷上升。
為了響應市委市政府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和漢江大保護的安排部署,該公司迅速啟動搬遷改造。
“雖有不舍,但是綠色發展和漢江大保護是大事,沒有價錢可講,必須搬離,這也有利于公司長久發展。”信達化工副總經理張孝國說,公司投資近3000萬元,新上環保設施設備、智能裝備,還與院校合作,革新工藝,減少廢氣污水排放量,做到清潔生產。
全面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不折不扣加快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2018年以來,仙桃成立“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專項戰役指揮部”,督促相關地方和企業嚴格對照關改搬轉任務要求和時間表,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截至目前,全市按時間節點高標準完成1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任務,其中關閉4家、改造2家、搬遷5家、轉產3家,還有1家改造類企業正在組織改造驗收。
“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志性工程,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仙桃上下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科學高效推進。
——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探索出管網模式、微動力模式、大三格模式和小三格模式等4種廁改治污模式,累計改廁96094戶,占省級下達任務數的117.1%,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8%。
——全域推進植綠造綠,“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3.76萬畝、森林撫育2.1萬畝、長江防護林2.4萬畝、血防林1.1萬畝,林木覆蓋率進一步提升,森林質量得到優化,獲得“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大力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全市1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新建及提標升級工作已全部完成,新改建雨污水管網約396.16公里,建設投資9.8億元,日處理污水約3.1萬噸。
——大力推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投資20億元,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含“一園五廠三基地”,引進最先進的技術,日處理生活垃圾近500噸,成為全省、全國同行業標桿示范工程,2021年獲“湖北省環境保護政府獎”。按照“一把掃帚掃到底”的工作思路,建立城鄉生活垃圾“清掃、收集、中轉、運輸、處理”一體化體系,實現全市22個鎮(辦、場、園)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管理。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不打折不放松
“滴,滴,滴……”不久前,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墻壁上秸稈禁燒智能視頻監控平臺發出警報,實時畫面顯示長埫口鎮劉家垸林場窯臺分場一組出現火點,火源具體地點、場景清晰可見。
工作人員立即通知相關鎮前去處理。秸稈禁燒智能視頻監控平臺的啟用,讓秸稈焚燒“無處可藏”,第一時間得到監測、處置。
總投資600多萬元建設的秸稈禁燒智能視頻監控平臺,監控面積960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近40%,可實時監測火點黑斑,并建立實時反饋處理機制,使秸稈禁燒高效落地。
呵護“仙桃藍”,仙桃出好“連環腿”、打好“組合拳”。邀請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對全市企業進行摸底調查,開展源解析工作,為精準治氣、科學治氣提供依據。實施大氣網格化管理,投入600萬元建設20個空氣自動微站,分析污染成因,進行精準管控。建設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平臺,對抽檢不合格機動車定期向社會公布。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對建筑工地、企業、重點時段機動車輛、酒店、餐飲等進行巡查,及時督促整改。
加快推進各大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落地落實,全力實施藍天碧水凈土工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施“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五大工程,建立通順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市主要河流建設13座水質自動監測微站。投入11億元,綜合整治城區黑臭水體、建設雨污分流工程,埋設、改造雨污管網375.8公里。
與藍天、碧水保衛戰同步開展的,還有凈土保衛戰。完成251個土壤樣品、96個夏季農產品樣品采樣分析以及62家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督促15家土壤重點監控企業開展污染風險隱患排查,消除土壤環境風險隱患。
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堅持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一點不打折、一刻不放松。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涉及仙桃的37個問題已全部銷號;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我市共需整改的15個全省共性問題,已完成10個問題的整改銷號。省環保督察共向我市反饋36個問題,已完成31個問題的整改銷號。2019年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我市1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020年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方案已報省政府批準,仙桃嚴格按時限要求整改到位。
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環保觸角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融入內心
這是一次突擊檢查。市環境監察及環境監測人員來到沙湖鎮一家公司,發現工廠正在生產,環境監察人員直奔生產車間,仔細排查,在北側制水車間與圍墻的夾縫中發現了一條直徑為300MM的白色PVC管。這家公司通過隱蔽的三通接管將生產廢水直接排入集鎮管網。
鑒于該公司排放的廢水pH值小于2,呈強酸性,屬于有毒有害物質,且排放數量較大,嚴重污染環境,涉嫌環境污染犯罪,市生態環境局將這一案件移交市公安局。
最終,企業老板被刑事拘留,企業被處以罰款150萬元,并支付環境修復費用40萬元。
在新一輪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整治行動中,該公司因安全隱患等問題被勒令停產。這家公司目前正按環保要求有序拆除。
“在環保執法問題上我們只講法律,不講情面,重拳出擊,碰硬較真,嚴管重罰,形成強有力的聲勢,堅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金俊華介紹,近三年來,立案調查環境違法案件186件,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87份,其中查封扣押24件、限產停產2件、移送拘留5件,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4件,行政拘留3人,刑事拘留15人,有力地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
在強化監管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提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能力,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體系,環保理念入耳入腦,融入內心。
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成立市河湖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實現市、鎮、村三級河湖長制全覆蓋,全面落實市、鎮、村三級河湖長1651人。按照水域與岸上統籌、源頭管控與末端治理并舉,河湖治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一河(湖)一策”的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市級河道、湖泊劃界確權工作已完成,河湖岸線應綠盡綠。
積極推進生態創建。累計創成6個省級生態鎮、62個省級生態村,市級生態鎮15個、市級生態村465個,綠色學校30所、綠色機關31個、綠色社區10個、綠色醫院5家、綠色企業50家、綠色家庭10000戶。去年12月,我市通過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驗收。(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李兵)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