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里的“小水手”
人物名片:
盧業云,男,1928年生,家住毛嘴鎮古垸村二組。1948年參軍,在排湖一帶參加游擊戰爭,抵御國民黨軍四次“清剿”,后隨軍北上河南、山西、陜西、東北等地,1953年復員返鄉。
3月10日,毛嘴鎮古垸村二組一處民居外,93歲的盧業云老人悠閑地坐在木椅上,望著遠方,享受鄉村三月獨有的靜謐與安怡。遠處,大片的油菜花競相開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老人身體還硬朗,只有些耳背,與人交流困難。很多時候,他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說起70多年前的烽火戰斗歲月,他頓時神采飛揚,滔滔不絕起來。
1948年,飽受地主惡霸欺凌的盧業云,決心參軍鬧革命,找一條活路:“聽說解放軍是老百姓的隊伍,我要跟著他們干。”盧業云清晰記得這個日子——1948年3月15日,年僅20歲的他,步行15里,來到解放軍在謝場鄉的根據地。
彼時,國民黨對襄南解放區發起第四次“清剿”。盧業云跟著連長李余海(音)、指導員汪烈華(音)在排湖一帶打游擊,發動群眾消滅敵人。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盧業云說,那個時候他們沒有正規軍裝,每天混在老百姓當中,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學習軍事。一旦發現敵人進村,他們就將槍支扔進河里,避免與敵人正面交鋒。待敵人離開,就下水摸槍。
從小在湖邊長大、水性很好的他,下水摸槍又快又準,一個猛子扎下去,槍就撈上來。時間長了,游擊隊“小水手”的美名由此傳揚,獲得了上級2套衣服、一雙膠鞋的嘉獎。
時至今日,提起“小水手”這個名頭,老人略帶羞澀,露出爽朗的笑聲。
部隊領導見他吃得苦,又聰明機靈,挑選他為修械所交通員,在謝場、潘陽、中溝、李堯、彭場等地往返送信,傳遞消息。
一次送信許家灘途中,盧業云遇到了10多個敵人。眼看就要正面遭遇,他靈機一動,快速跑進身后的一處茅草屋。屋內住著一對老年夫婦。老婦人見狀,嚇得直哆嗦。
老漢問:“你是誰?干什么來了?”
“我是解放軍,執行任務,前面有匪軍……”
老人聽說是解放軍,又看了看他的穿著,指了指屋角:“孩子,你趕緊爬上床去。”
匪軍到了,在茅草屋內外搜尋,發現了睡在床上的盧業云。
“床上的人是哪個?”
“我的兒子!”
面對詢問,老漢說兒子是個“苕氣”“啞巴”。在匪軍翻開被子時,盧業云也假裝“嗚嗚”了幾聲。搜盧業云的身,一無所獲,怏怏離去。
原來,盧業云上床時,趁亂用“亮紙”把信件包好,藏在腮幫子里,躲過了一劫。
粉碎國民黨第四次“清剿”后,盧業云隨軍北上河南、山西、陜西、東北等地,學習文化知識、土改政策,穿上了軍裝。直到1953年8月15日,復員回家。
老人一生育有2兒2女。目前,跟著大兒子一起生活,四世同堂,其樂融融。他的兒媳陳鳳美告訴記者,公公平時喜歡玩紙牌,看報紙,前兩年,還到田里捉鱔魚、撈蝦子,騎自行車上街買菜;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入100多元。近兩年,怕老人跌跤,再也不讓老人獨自下田。
去年,老人去潛江看戲,過馬路時被小車擦傷,到醫院做全身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各項身體機能正常,“比一些年輕人都強。”(文/圖 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鄧一凡 多多)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