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都忘不了戰友那一聲喊”
人物名片:
胡安銀,男,1930年出生,現居毛嘴鎮建設街。1949年入伍,1955年復員返鄉。參加過渡江戰役,解放華南、昆明等戰役。1950年,作為首批入朝志愿軍,出國參戰,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
青蔥歲月里,他義無反顧報名參軍;戰火紛飛時,他響應號召跨過鴨綠江;槍林彈雨中,他不懼生死勇立戰功。 如今,已過耄耋之年的他,說起70多年前的革命故事,仍慷慨激昂。
3月10日,記者來到毛嘴鎮建設街,聽首批入朝志愿軍老兵——91歲的胡安銀老人講述“最可愛的人”的故事。
“沉著勇敢大膽,保存有生力量”
“我經歷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聲音洪亮,記憶力驚人。時至今日,復員軍人證明書、救濟證、立功勛章等壓箱底的寶貝,仍保存得像新的一樣。
胡安銀19歲參軍入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119師357團的一名戰士。
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參加過渡江戰役,解放華南、昆明等戰役,所向披靡,屢建奇功。1950年春的解放海南島作戰的勝利,為人民解放戰爭畫下圓滿句號。
71年前,鴨綠江邊戰火起,“三八線”上硝煙彌漫。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作為首批入朝志愿軍部隊,第40軍在夜幕的掩護下,跨過鴨綠江,秘密進入朝鮮作戰。
“跟黃繼光做一樣的事?!彼趹饒錾蠐撏粨魶_鋒的重任。
1952年10月26日深夜,胡安銀與四川、東北的2名戰友組成戰斗小組,和另外2個組一起執行一項特別任務——炸碉堡,為主力部隊進攻掃清障礙。
“滾、爬,模擬‘炸’、打,準備了一個月,這輩子都忘不了?!焙层y說,他們身上背著沖鋒槍、炸藥包,肩上扛著兩根爆破筒,腰上綁了一圈手雷,還要保護好自己,每進一步都不容易。
戰斗中,他牢記毛主席的話,“沉著勇敢大膽,保存有生力量”。他個小、特機靈,躲過掃射、點射,只有一顆手雷在他身邊爆炸,左額頭被彈片擦傷,至今還留著傷疤。
“比起犧牲的戰友,
沒有什么不知足的”
1951年1月,胡安銀經歷了最慘烈的一場戰斗。
當時,志愿軍在朝鮮砥平里地區,布下口袋陣,對“聯合國軍”實施圍殲作戰。
由于沒有空軍支援,志愿軍整個戰線暴露于美軍的猛烈空襲之下,白天鉆山洞,夜間尋敵作戰。
“最開始有些麻痹輕敵?!焙层y說,敵人的防御工事做得非常堅固,火力布置也強,燃燒彈的火焰照得睜不開眼睛。戰斗打了三天三夜,我們只攻到了半山腰。
“子彈像雨在下,飛機就在腦殼頂上飛?!泵客蠜_鋒一次,胡安銀身邊的戰友,就換一批。
“一名河南籍戰友剛扔出一顆手榴彈,就中了彈,我聽到他喊了一聲‘媽媽’就不動了?!毖┑乩?,被戰友鮮血染紅的血印拉得好長好長。
戰場上,他們不僅要提防敵人飛機大炮的轟炸,還要忍受饑餓與寒冷。彼時,美軍的轟炸掐斷了志愿軍的后勤補給線,補給跟不上,傷員下不去。“餓了就抓一小撮雪吃”,胡安銀說,但不能吃太多,容易犯胃疼。
“為祖國而戰”的堅定信仰讓人無所畏懼。沖鋒號響,戰友們端起槍,拼命往前沖。
沖鋒過程中,胡安銀突然聽到連指揮所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小胡,快臥倒!”他立刻就地一滾,臥倒。彈雨過后,他毫發無損,而喊了那一嗓子的戰友卻倒下了。那一聲喊,救了他一命,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我們一個連,最后只剩下幾個人?!碧崞馉奚膽鹩?,胡安銀至今意難平:“跟他們比,我還有什么不知足的?!?/p>
戰斗最緊張時,他們在山腰,山上美國兵刺耳的嘲笑聲都聽得到。這也刺激著戰士們的神經,激發起戰士們的斗志,多次發起攻擊,7天時間拿下了山頭,“把敵人趕得像鴨子撲水,還抓了不少俘虜,繳獲了他們的武器?!?/p>
“聽黨的話,哪里需要去哪里”
好多次死里逃生。
一次,匍匐前進,背包稍稍高過頭頂,被子彈擊中。身旁的戰友提醒他,問他是不是掛彩了?他一個激靈,屁事沒有!后來才發現,三顆子彈打穿了背包。
最危險的一次,在山溝的莊稼地里解手,突然敵機俯沖下來,一個梭子,子彈落在身后和腳兩邊,又一次與死神擦肩。
胡安銀機靈、利索、嘴巴緊,很受組織上信任。因為當兵時年齡小,身形微胖,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胖”“胡胖子”。
戰場上,他既是聞令即動的沖鋒手,又是使命必達的通訊員。
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三方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及《關于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的?;饏f議。
他當時當通訊員,停戰文本的傳達件,就經他的手轉交給了上級領導。
在朝鮮3年,大字不識的胡安銀,在緊張的戰斗間隙,拼命學文化,還提筆給家人寫過兩封信報平安。在部隊的一次文化測試中,得了 90多分,把他高興壞了。
參軍一時,受益一生。胡安銀說,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一生永葆軍人本色:聽黨的話,跟黨走,哪里需要去哪里。
1955年,本可以留在軍校繼續深造的他,考慮到自身身體素質,決定退伍?!吧宪娦?赡苡懈玫那俺蹋袑嵈驅嵉谋绢I,能帶兵,而我有胃病,又有坐骨神經痛,根本勝任不了。”他說。
胡安銀響應國家號召,回到家鄉參加地方建設,先后在丹江口、葛洲壩修過4年大壩,煉過2年鋼。在生產隊勞動時,兩手食指被大樹弄傷,嚴重扭曲變形。
老人一生養育了3 個女兒、1個兒子,如今與兒子一起生活,很多時候,自己做飯,收入水平、生活環境都有很大改善。他還擔任校外輔導員,經常跟孩子們講過去的故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其樂融融。(文/圖 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鄧一凡 多多)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