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韻:讓“到博物館去”成為一種新風尚
5月16日至20日,為慶祝國際博物館日,市博物館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傳承,通過多元形式連接歷史與當下,激發公眾參與文物保護的熱情。此次系列活動不僅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到歷史的溫度,更點燃了文化傳承的薪火。
博物館是傳承和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場所,也是公眾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課堂。近幾年,“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沉浸于與文物交流、與歷史對話的氛圍中。仙桃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緊跟文博游市場發展趨勢,科學謀劃、因勢利導,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博活動,引導廣大市民愛上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常逛博物館,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
公眾對博物館參觀熱情持續高漲的背后,是大家期盼接受文化熏陶、對精神產品需求日益旺盛。這就需要推動博物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村,把文博知識化作文化大餐呈現給公眾,分享文物背后蘊含的歷史故事、信息與內涵,讓文博知識融入群眾日常生活。若想讓公眾愛上逛博物館,推動其成為新時尚,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提升服務品質。
一方面,要依托本土文化底蘊和館藏資源,開設公眾講座、研學課程、親子活動、文化演出、研討會等,豐富文化傳播方式,增強現場互動體驗,不斷創新展陳形式,講好講活文物故事。另一方面,聚焦展陳質量提升,推動博物館間深入合作交流,通過聯合辦展、交流展覽、巡回展覽等方式,加強資源整合,擴大交流力度,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同時,要向現代科技借力,加強“云展覽”“云教育”建設,依托互聯網與新技術,破除“數字鴻溝”,讓公眾足不出戶即可觀賞展覽、體驗教育,讓文博知識更接地氣。此外,創新文化表現形式,開發文創產品,豐富藏品和文化資源利用形式,開展IP開發和運營試點,創造新的衍生價值,滿足文創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針對以家庭為主體的親子游群體大幅增長的現狀,還需根據人們出游方式的變化,打造契合未成年人、青年人身心特點的文博活動與服務項目,增強參與性、互動性,并通過線下與云端結合的方式,讓他們全方位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一器一物濃縮文化,方寸之間解碼文明。讓我們以文博場館為依托,推動古老與創新、歷史與未來、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求,更好發揮博物館教育和研究作用。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