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場再生稻:省時省力收益高
8月18日,陳場鎮莫溝村,650畝再生稻迎來豐收季。沉甸甸的金黃稻穗壓彎了稻稈,幾臺大型收割機穿梭田間,轟鳴聲中,飽滿的稻穗被卷入“腹中”,一氣呵成完成收割、脫粒等工序,豐收的喜悅在田間彌漫。
“我種了30畝再生稻,這已經是第6個年頭了!”五組村民胡傳道笑著算起收益賬,“頭季畝產1600斤;第二季不用太多管理,畝產600斤,而且品質優良。一畝田有著近千元純收入,比單種一季強太多!”
再生稻“一種兩收”模式,正是農戶們增收的秘訣。相比傳統雙季稻,它省去了第二季育秧、插秧等環節,生長周期短、米質優,不僅節省工時和成本,還能提高單產。省時省力的特點讓土地產出效率大幅提升,也點燃了農戶的種糧熱情,如今陳場鎮的再生稻面積已達5000多畝。
農戶們敢種、愿種,背后是諾嘉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的有力托底。公司推行種子、農藥、育種、栽種、收獲、銷售“六統一”管理,讓大家種得安心。
“我們是訂單農業,跟諾嘉公司早早就簽了合同。”胡傳道說,農戶按要求種植,收獲后直接賣給公司,定價還比市場價高一些,銷路和收益都有穩穩地保障。
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諾嘉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的再生稻種植規模從2016年試種時的200畝,發展到如今的2.3萬畝,輻射帶動20個村、3000多名農戶增收。
更讓人期待的是,合作社今年首次試推“稻再油”種植模式,100多畝試驗田有望實現“一地三收”。“計劃通過兩年示范,探索出更優的增收路子。”張遠華信心滿滿地說,這種新模式在再生稻基礎上,每畝可再增產360斤,增收400多元。
為了讓再生稻產業惠及更多農戶,諾嘉公司建立了育秧工廠和日加工50噸稻谷的自動生產線,打造出“紫金嶺”再生稻綠色食品品牌,優質稻米直供長三角、珠三角市場,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讓陳場鎮的再生稻底氣更足,也讓農戶們的增收路越走越寬。(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鹿丹丹)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