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暑假學堂”愛心托管班緩解家長暑期“帶娃難”
原標題:“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暑托班”
——我市“暑假學堂”愛心托管班緩解家長暑期“帶娃難”
這個暑假,在健鼎電子工作的楊超夫婦,再也不用把兩個孩子丟在家中“放養(yǎng)”——公司旁開起免費暑期托管班,上課時間還和家長上班時間同步。
學校放暑假,孩子去哪兒,成為許多上班族父母的煩心事。今年團市委、市總工會推出了47個“暑假學堂”愛心托管班服務。
從課業(yè)輔導到特色課程,從安全教育到體能訓練,這些貼心舉措不僅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更彰顯出城市的溫情。
課程“有料”:假期有趣又有意義
彩色紙張在指尖靈動翻飛,片刻間,一只栩栩如生的千紙鶴便躍然掌上。
7月15日,沙嘴街道劉口社區(qū)“暑假學堂”愛心托管班里熱鬧非凡,孩子們圍坐在志愿者教師王心語身邊,專注學習千紙鶴折疊技巧,創(chuàng)意與歡笑在教室里綻放。
“孩子特別愛手工課,剪紙、折紙、編織杯墊,每次回家都得意地展示作品。”楊子蘇的家長笑著說,自從孩子在“暑假學堂”上課,不僅遠離了手機沉迷和溺水風險,假日生活也變得格外豐富。
在這里,大學生志愿者結合專業(yè)所長,為20余名孩子量身定制課程:既有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觀引導,也有趣味運動、地理科普、音樂鑒賞、非遺文化體驗,再配上作業(yè)輔導,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悟。
“以前暑期大都被關在家里,現在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暑托班,假期都變得有意思、有意義起來。”楊子蘇小朋友開心地說。
與往年不同,團市委今年特別增設了體能訓練課,讓孩子們在安心托管的同時增強體質。聯合應急、消防、婦聯等部門,開展安全自護、消防演練、家風學堂等主題課程,還建立了暖心家訪制度,結合孩子們身心特點制定成長計劃,讓關愛更精準、更暖心。
“作為省、市十大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愛心托管班已連續(xù)開辦10年,累計服務2萬余人次,成為深受家庭信賴的暑期‘安心工程’。”團市委書記姚遠飛介紹,將持續(xù)優(yōu)化課程設置、擴充服務覆蓋面,聯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讓“愛心托管”更有溫度、更具實效,為更多家庭解決假期照護難題。
點位“貼心”:哪里需要就開到哪里
“課程再好,也得送到最需要的人身邊。”暑假前,團市委通過群眾反饋摸底需求,堅持“哪里有需要,就把點位設到哪里”,讓“暑假學堂”真正發(fā)揮實效。
7月16日,杜湖街道杜湖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里,30多個孩子正圍著“老師”驚嘆——一場“聲、光、熱、力、電”實驗趣味科學實驗課,引得孩子們陣陣歡呼。
杜湖暑假學堂正是對群眾呼聲的快速回應。杜湖轄區(qū)內醫(yī)藥、食品、電子等企業(yè)密集,雙職工家庭眾多,把托管班開在企業(yè)旁,企業(yè)員工子女就近入學,家長省心更安心。
走進暑假學堂,空調、大屏幕、飲水機等設施一應俱全,孩子們在這里既能得到作業(yè)輔導,也能學習安全教育、接受心理輔導等,輕松愜意歡度暑假。
“仙桃這座城市,總讓人心里有很多意外驚喜!”楊超說,兩個孩子托管,解決了暑期無人照看的難題,夫妻倆能安心干活賺錢。
考慮到孩子較多、年齡差距大的家庭,團市委除配備專職志愿者外,還發(fā)動社區(qū)在轄區(qū)內招募愛心人士,配足志愿力量,讓企業(yè)員工安心工作,孩子們的假期也添了很多樂趣。
暑假學堂重點服務農村留守兒童、雙職工家庭及企業(yè)務工人員子女,并根據實際需求延長服務時間。近日,團市委響應群眾呼聲,計劃再新增3個托管點位,全力滿足更多家庭的暑期托管需求。
多元體驗: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7月14日,團市委組織“麥田守望者”志愿服務隊,帶領西流河鎮(zhèn)杜窯村“暑期學堂”愛心托管班的孩子們走進李之龍紀念園,開展“踏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步入紀念園,孩子們自發(fā)在雕像前肅立。志愿者胡文楓深情講述了中山艦艦長李之龍事跡,銹跡斑斑的軍用望遠鏡、簡樸的木板床、補丁摞補丁的軍裝······一件件承載歷史記憶的文物,讓孩子們真正走進歷史、觸摸歷史,激發(fā)愛國情懷。
鏈接多方資源,團市委為暑托班孩子們打造了豐富多元的實踐課堂:走進市城市展覽館,在前沿科技中觸摸城市發(fā)展脈搏;探訪工美樓,在剪紙藝術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來到胡幼松紀念館,在紅色故事里傳承革命精神;深入小區(qū),化身“小小測評員”,為最美“示范巷”評選注入童真視角······一系列紅色引領、文化傳承、實踐體驗活動,為這個暑假增添了別樣的意義。(文/圖 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鹿丹丹)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