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黨組書記王揚——構建現代民政發展格局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明確了仙桃今后一段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努力方向。市民政局如何圍繞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鍛造過硬作風,加快構建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民政發展格局?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王揚認為,要主動順應民政事業發展面臨的實現共同富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新文化使命等新形勢,積極應對民政工作職責使命、工作要求、工作手段等新變化,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協同聯動、融合發展,健全完善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王揚表示,將持續大力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市、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
完成區域性養老機構市級直管改革。提檔升級6所區域性集中供養福利院,改造養老服務床位200張。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今年,支持鄉鎮新建4個鎮級養老服務綜合體,提檔升級4個農村互助照料中心,為54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力爭到“十五五”末期,城鄉養老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70%。擴大多元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慈善力量廣泛參與養老事業,全面推廣養老“五件套”(理發、餐食、洗衣、助浴、代購代辦)服務,滿足老年群體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將加大困難群體兜底幫扶力度,織密扎牢救助保障安全網。”王揚介紹,市民政局著力轉變作風、務實為民,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健全“擴容”政策體系。推動“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完善“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相結合的機制,提高對象認定精準度,確保困難對象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完善“提質”銜接機制。完善低收入人口認定機制,健全困境兒童權益保障機制,優化殘疾人“兩項補貼”工作機制,落實救助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各類保障水平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優化“增效”工作措施。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轉變。探索建立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制度,推進“精康融合行動”和康復輔助器具試點租賃服務,切實增進殘疾人福利。
聚焦深化改革、普惠均等,健全完善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深化殯葬服務改革。探索殯葬領域體制機制改革,規范服務經營行為。持續推進殯葬領域減項降費優服務工作,減輕群眾治喪負擔。加快推進城鄉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力爭到“十五五”末期,實現公益性生態公墓全覆蓋。深化婚登服務改革。優化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服務,推廣婚姻家庭輔導服務,著力打造特色婚姻家庭文化基地,引導樹立文明節儉現代婚俗新風。深化專項服務改革。推進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出臺孵化培育激勵措施,支持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加強行政區域界線安全管理和地名命名更名規范管理,深入開展“邊界安全年檢”和“鄉村著名行動”。
秉承“大愛之心”,做好“關鍵小事”。王揚表示,市民政局將以更務實的作風、更有力的舉措,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做好為民愛民的大文章,為仙桃“聚力建支點、奮進兩千億、勇當排頭兵”貢獻民政力量。(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周彬)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